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区域综合实习报道之三丨双面绣——苏州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27

时间: 2017 年 11 月 22 日

考察地点: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工业园规划

展示馆考察人员:地规 151、地规 152 班师生共 61 人

考察主题:城市空间结构、古城规划与保护、工业园产业集群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也有人说苏州是人口国内迁移的终点站,换言之,苏州就是一座让人一见钟情,即使离开也万般不舍的城市。为什么苏州会有如此魅力?在接下来的考察行程里,我们将用脚来丈量这个城市的空间,用心来体验这个城市的文化。

1 苏州城市基本格局(新区-古城-园区)

  姑苏城具有 2500 年历史,由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于春秋。姑苏城位于太湖以东,且被西部低山丘陵环抱,东面则是开敞的水乡泽国。建城之初,在军事上可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有效防范来自西部楚国的威胁,而同时又能依赖东部的富庶物产维系城市的永存。因此尽管朝代更迭,姑苏城址却从未改变。时至今日,沿外城的护城河仍清晰地勾勒出东西 7 里,南北 9 里的姑苏城轮廓。姑苏城由外城,内城和皇城构成,其中皇城位于最中心,现已不复存在。而现存的内外二重城则呈现河街相邻、前街后河的水陆双棋盘格局,所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这座灵秀之城,水更是构建城市肌理的灵魂。为此,活水自流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水源和配水两个方面的问题,每天进入城区河道的水量为 250 万方,其中 70 万方进入古城河道,水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印象就像双面绣的其中一面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2 苏州街景

  为了进一步探求苏州古城的古典印象,我们这次实习选择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苏州博物馆的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空间联系为主题,进行了分组调研。同学们对苏州博物馆内部的亭台楼阁榭的空间展布、松柏合欢桂花的巧妙布置、石榴独树成景的园林造景进行了规划学角度的解读,通过这种小尺度空间的考察,让我们深度学习到了空间规划设计原理的具体实现。

3 苏州博物馆

双面绣的另一面则需要我们将视线转向现代苏州。苏州的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一西一东,犹如古城的两翼展现出城市开放和创新的一面。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这两个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同、规划理念不同等差异,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创新起步,以创新立足,围绕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空间、创新文化的发展构筑了今天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高地。据统计目前世界 500 强有 92 家落户苏州工业园区。2016 年 R&D 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 62.9%。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 49.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 46.9%。已形成纳米材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具有全国优势的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为现代苏州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而产城融合的空间发展模式,让现代苏州的城市形象也越来越突出。

4 东方之门(苏州) 5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分布

供稿人:黄丽红,滕丽

照片提供:滕丽

审稿人:冯艳芬

校编:吕瑶

时间:Nov 27, 2017 5:20: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