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管171班地理与资源综合实习报道之四
——2018年4月9日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
今天土管171班根据实习计划主要对丹霞山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丹霞山总面积292平方千米,在白垩纪时期,这里还是一片山间盆地,有各种矿物质的堆积,后来地壳抬升,盆地逐渐上升,再经过流水侵蚀,很多矿物质被冲刷掉,只留下了铁,慢慢就形成了红色的氧化铁,后来山体又出现崩落,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红色山群(丹霞山的晒布岩是流水从顶部向下流产生侵蚀而形成,长期这样侵蚀会产生黑色的条纹)。
我们分小组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岩石中外来的胶结物质是什么:图片中的外来胶结物质多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以后又成为了变质岩,同时这些胶结物质还有一些原来浅海相时沉积的石灰岩。
2、图片中岩石形成层理韵律的原因:在早期这里会有洪水的出现,由于洪水有丰水期和枯水期,并且丰水期和枯水期携带泥沙的能力不同,丰水期洪水携带并沉积下来的泥沙丰富且颗粒较大,枯水期洪水携带并沉积下来的泥沙颗粒小,所以形成如图所示的层理和韵律、粗砂细砂相间的现象。此外从岩石的方向可以大致判断出当时水流的方向
3、岩石错落(一大块岩石掉落)的原因:由于早期地壳抬升,岩石发生裂隙垂直节理发育明显,在经过流水侵蚀时,顶部岩石无法支撑掉落下来形成错落,小组讨论结束以后,分别将自己本小组的观点进行汇报,再由老师统一为我们讲解。
我们沿途经过的大型蜂窝状岩石,大型蜂窝状岩石是早期河床上流水旋转侵蚀的大型侧向窝穴群,经后期差异风化剥蚀形成,有的洞穴可以互相串通。

在此处我们主要对丹霞山的一些植物进行了解观察。吴大放老师重点解说丹霞会有马尾松的原因,及沟谷林的一些生长特点。丹霞由于其特有的环境特点,生长了一些独特的植物,像丹霞梧桐,丹霞南烛,形成了很明显的生态孤单效应,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马尾松:丹霞山处于亚热带地区,本地树种多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但是在50-60年代,全国大炼钢铁,森林大面积被砍伐,在70年代,国家生态意识加强,通过飞机在全国大面积播撒树种,其中,因马尾松生长特性耐贫瘠、耐干旱,在丹霞山地区被广泛播撒,但是由于其生长树高只有十几米左右,随着本地树种逐渐成长,其生长所需的阳光被本地树种遮挡,导致其被当地树种所排挤,数量有所减少,现在我们在丹霞山能看见的马尾松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同时因为大炼钢铁时期的砍伐,天然树种难以自然修复,现在的树林多为人工次生林。
在丹霞山景区存在很多的沟谷林,这些沟谷林存在一下几个特点:
1)因其向阳性,树木多高大挺拔;2)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下,树皮生长苔生;3)树干上攀附着很多藤生物,这些藤生物缠绕着树木,夺取其阳光,对树木进行绞杀。
阴元石附近,我们主要研究其土壤形成的原因:在阴元石景区由于坡面水流的冲刷与携带作用,在斜坡上造成了很多的坡积物,它的土壤呈现黄色和红色,其中上层土壤由于长期的雨水浸泡,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土壤呈现黄色;下层土壤由雨水冲刷,大部分矿物质被雨水带走,留下了三氧化二铁,土壤呈现红色。

1)腐殖质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般比较薄,呈深黑色;2)很多有树根存在的土壤都是属于淋溶层,淋溶层是土层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由于雨水的在下渗,土壤上部的营养物质被携带到了下面的土层,所以淋溶层的营养物质也是比较丰富的;3)母质层是指土层下部的层次,其成土作用不明显,基本保持母岩特点,在母质层中开始可以看见一些岩石;4)母岩层也就是土壤中最下面的基层,在进行土层的分类观察时,我们选择的土层剖面近于垂直,利用观察,在无法判别的地方,使用工具将土层外围给铲除,以便于我们对土层颜色的观察,同时在野外实习观察土壤时选址需要注意:1)选址要朝阳面,因为土壤颜色不易分辨,所以在阳面会比较清楚;2)要是对地下的土壤进行挖掘,研究结束以后,需要将土壤填回。

供稿:吴大放
校编: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