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区域综合实习报道之五丨天平山——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7-12-02

时间: 2017 年 11 月 24 日

考察地点:苏州天平山

考察人员:地规 151、地规 152 班师生共 61 人

考察主题:都市绿地与城市的关系

天平山位于苏州城西三十里,海拔 221 米,面积 14000 公顷,形成于距今 1.36亿年前的造山运动,山体由钾长岩花冈石组成。远古时代造山运动时地壳隆起为山,部分地层上下错位或扭曲而成。断层倾斜幅度较大,近于垂直。经风雨侵袭,冰冻日曝,表面风化剥落,残存坚硬部分森然耸立。天平山现存古枫树 200 多株,新植枫树 2000 多株。既拥有石、泉、枫“天平三绝”的自然风光,又留有古代众多名人遗迹的人文景观,是苏州市民休憩和外来游客旅游的胜地。站在天平山顶,可纵览苏州城区。苏州高新区的建成区边界与生态绿地在天平山脚划分清晰,丝毫没有越界交错的景观。无疑天平山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是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1 天平山顶一览苏州城

  从人文角度,天平山遍布白居易、唐伯虎、范仲淹、康熙等古代名人遗迹。而其中最值得强调的是范仲淹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天平山范文正公忠烈祠前的“先忧后乐”牌楼 不得不让人忆起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范仲淹在苏州也践行着这句名言。他解除苏州水患;兴办教育,献出私宅,建造府学(即今文庙址),创立了苏州最早府学;同时以范氏义庄的模式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慈善事业。

2 天平山先忧后乐坊(天平山景区官网)

从景区规划的角度,天平山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组合较好;景区位位于环城游憩带范围之内。山前红枫层林浸染倒影水中、古松掩映古刹透着历史底蕴、范氏忠祠清丽脱俗犹如池中荷花。上山的路保持了不规则的原始石头山路,无形中增加了登山的难度,但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天平山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给到访者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行在天平山,其实随处可以寻到苏州园林的影子。与市区内密布的苏州八大园林相比,天平山少了苏州园林的精细,但却自有一番大自然的气度。

  我们这次长三角区域综合实习在天平山结束了,回顾过去一周的行程,我们从上海繁华都市、苏州温婉古城到甪直质朴小镇,从崇明现代农业到苏州高技术产业,从苏州博物馆的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空间到天平山美轮美奂的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托的休憩胜地,其中的城乡差别、空间反差,文化的构造力等给我们带来的专业思考却不会就此结束。

供稿人:张梁业,滕丽

照片提供:滕丽

审稿人:徐冲

时间:Dec 2, 2017 1:15: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