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土管171班地理与资源综合实习报道之三

作者: 编辑:gz_dl 发布时间:2018-04-11

土管171班地理与资源综合实习报道之三

                        ——201848日韶关市

  今天土管171班从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城出发,去往粤北的韶关。到韶关需要4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里,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需要在车上观察沿途土地利用景观。从广州去往韶关从地形来看是平原到丘陵到山区,从中发现沿途的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等相关状况,即珠三角纵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每个组的同学都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互相质疑。同学们发现:离开市区一个小时,开始出现大片农田和林地;交通流量越往北越少;出现很多不同地区的车牌,主要是由于物流运输的需要,沿途很多物流车辆像京东,德邦等。然后到了清远,园区和城镇功能分区不明显,规模效益较低,产值低,房屋容积率小,人流车流小;农业属于粗放型。

 

  经过了又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韶关浈江区。老师讲到由于两山夹一河,人地矛盾大,所以人们选择了向空中要地,沿江的房屋普遍较高,容积率大。中午吃完饭,我们便进了中山公园,前往武江和浈江的交汇处。武江和浈江交汇成北江,为众多珠江水系的一支。老师们详细的介绍了这里的相关地理信息,接下来就教我们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我们在交汇处用GPS定点,测出所在的经纬度,然后在地图上确定相应的位置,并用地质罗盘找准了北方和南方,把地图朝向了正确的方向,便可以在地图上指认各个位置还能较清楚地比较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等同学们比较熟练的掌握使用方法后,我们驱车前往公园旁边的帽子峰公园,帽子峰公园有一块地方没有围墙,是属于倾斜的褶皱,老师带我们到这里学地质罗盘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测量岩石构造的三要素,倾向走向和倾角。同学们自己刚开始测的时候,手忙脚乱,久久测不出一个数据,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测出来相关的数据。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三项任务,武江浈江交汇处GPS定位观测和帽子峰公园考察标准地层。

  接下来我们到了丹霞景区,参观了景区博物馆,讲解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丹霞山景区的相关情况。景区模型是以1:5000的比例还原的,景区总面积为292平方千米,其中168平方千米是遗产区,124平方千米是缓冲区,巴寨是最高峰,高度619m,整个景区总共分为五区两带。丹霞山总体特征为“顶平深陡路缓”,由于生态孤岛效应,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丹霞山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

最后观看了丹霞山的宣传视频,了解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今天的实习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供稿:吴大放

校编:吕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