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从远方的岛上升起,大巴车缓缓驶离巽寮湾,在杨木壮院长的一番总结之后,这一次韶关至惠州的实习圆满落幕。我们回首过去的四天,感觉时间短暂却又受益匪浅。
10月30日,我们到达韶关并开始开展野外考察。在孟洲坝,我们通过观察孟洲坝的河流地貌,研究河流阶地、江心洲与河漫滩等的形成原理与水坝的作用;在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我们主要观察与分析断层、褶皱与地层剖面等;在帽子峰公园,我们主要探讨岩性的变化、岩石颜色的变化、地层产状,重点学习了罗盘的使用以及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测量方法。




10月31日,我们来到丹霞山。通过听讲解员的讲解、观看丹霞山的介绍视频、参观丹霞山地质展馆和老师们的实地讲解,我们更深一步了解了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与丹霞山在地质研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攀爬长老峰的途中,老师们仔细讲解了软岩风化现象、岩块错落现象、垂直节理现象、大型蜂窝状洞穴、水平岩洞群、锦石岩龙鳞片石和古波痕等形成的原因,大自然的造化钟神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它的神奇。


11月1日,在韶关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出发前往马坝人遗址进行学习,通过周平德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马坝人遗址中的狮子岩溶洞有水平溶洞和垂直溶洞,每一层水平溶洞的高度与外面河流阶地的高度大致相等,且地下河的水位与外面河流的水位是一样高;随后便去参观了马坝人遗址博物馆,我们了解到马坝人的发现,证明了广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远古时代。中午我们出发前往惠州巽寮湾。


11月2日,我们在巽寮湾海滩、磨子石公园和双月湾观景平台开展实习任务。陈斌老师实地讲解了潮汐、波浪、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水下浅滩)、泥沙横向运动和泥沙纵向运动等知识,着重讲解了连岛沙坝、沙嘴、岬角、泻湖等的形成过程,由此加深了我们对海岸地貌的了解。我们还拿出罗盘对海滩的坡度以及对海上轮船的方位进行测量。


五天的实习已经结束,但依然要在学习的路上继续前行,最后特别感谢四位老师的辛勤指导,司机师傅的辛苦驾驶,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大自然的的馈赠!





时间:Nov 10, 2017 8:55:00 PM